科技部于2011年4月2日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通知》(国科办基 [2011] 20号)。全国共有49个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依托我校的“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其中之一。这是我校拥有的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原同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全体师生在科技部和教育部的关怀与指导下,在校领导、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全校师生和学术界同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不懈、艰苦努力的结果;这一事件是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历史进程中又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值得我们热烈庆贺!
实验室创始人为我校原名誉校长、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原名誉主任、著名光通信与微波通信专家叶培大院士。
实验室的名誉主任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阿尔费罗夫院士,主任为任晓敏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周炳琨院士。与实验室同名的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是实验室的实体支撑机构,实验室与研究院实行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实验室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1988年该实验室即成为邮电部重点实验室。随着政府机构调整,1998年成为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起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作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开放运行。2007年,经教育部推荐和科技部同意,实验室作为少数特许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之一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
实验室定位为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主要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相应的二级学科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物理电子学”),同时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相应的二级学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以及“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立足“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领域 ,坚持基础探索和工程技术相辅相成、光子学与光通信 “驱”“牵”互动、光通信与光信息处理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应在为国家解决本领域重大科技问题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国际同类高水平研究机构中以较为明显的特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长期以来,在叶培大院士、徐大雄院士等老一代科学家的带领下,实验室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创新精神强的研究团队和以室训“执着出奇,团结致胜”为代表的实验室文化与传统,为我国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光通信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均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
本次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遴选工作是科技部于2010年10月启动的。同年11月中旬,经教育部推荐,实验室向科技部正式报送了申请书;同年12月30日实验室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以电话答辩方式进行的初评,顺利进入复评阶段;2011年1月25日,实验室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现场考察;1月27日,实验室又参加了复评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集中会议答辩。此次申请工作凝聚了实验室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心血,得到了校党委书记王亚杰教授、校长方滨兴院士等校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忱鼓励和鼎力支持。这是一段紧张、激越而又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晋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梦想在历经20年的“风雨兼程”之后终于成为现实,叶培大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夙愿已偿、功垂青史,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肩负重任、继往开来,实验室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当天下午,我校副校长、实验室主任任晓敏教授,副主任顾畹仪教授、黄永清教授,校科研基地办王彦主任、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杰教授以及实验室陈雪教授、伍剑教授、张民教授和校务办郝加全老师等一行9人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深情告慰了77天前刚刚仙逝的叶先生!
我们相信,叶先生开创的事业正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得以发扬光大!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必将在今后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取得更为突出的成果,继续谱写“与光同行”的辉煌!BET356官网在建设信息科技特色突出、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将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